【背景与需求】
钢铁是国家战略性支柱行业,在铁-钢-轧全流程中炼铁占据约70%的冶炼成本、能耗以及90%的CO2排放。铁前工艺生产存在的主要痛点有:生产计划、配料计划以线下管理为主,产品质量无法准确预测;高炉内部的不可见性导致生产调控以人工经验为主,无法根据实际炉况精准操作;批次物料计质量管理比较粗放,无法支撑财务、成本动态精细化管理。
【产品介绍】
产品简介:
基于铁区工艺和业务的特点,以控制原料投入, 降低产品成本为目标,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管理,着重于及时采集原料消耗,产品质量等实绩信息,为操作人员及时了解生产、质量信息提供支撑,为生产技术人员制定配料计划和进行技术分析提供支撑,并为采购、工艺、成本等提供基础信息。
产品架构:
智慧铁前管理系统架构图
铁前管理-以冶金企业大宗原燃料的物流管控为核心,实现原燃料进厂、生产组织监控、生产订单的全程跟踪、质量跟踪监控、原燃料库存及能源产供管理。
产品效果:
通过建立铁前管理平台,提升了高炉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了物料和质量的一贯制管理,保障工序生产顺稳:
Ø 高炉数字化
建立高炉指标体系,量化诊断结果,实时评价高炉炉况得分随时掌握炉况信息,及时预判,实现生产的全面监视、评估、诊断,解决高炉黑箱子的问题。
Ø 智能配料
优化配料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专家经验,建立产品质量预测及智能配料模型,达到稳定产品质量,优化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Ø 一贯制管理
结合物料计质量动态跟踪,实现物料一体化管理和质量一贯制管理,达到全生命周期的批次跟踪及追溯。
Ø 精细化管理
实现物料精细化管理,确保质量稳定、实现科学配比、工序稳定顺行,产能发挥。
【产品主要功能】
智慧铁前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含:计划与实绩管理、生产监视、料场管理、配料管理、高炉监控、成本管控等。
计划与实绩管理
以年度产量计划为引领,针对铁前各工序分别制定生产计划,包括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同时跟踪各工序生产实绩,结合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计划。
生产监视
以实时数据为依据,集工艺技术规程、参数指标、过程实时监测为一体,监视生产过程操作执行情况,全面、直观反映生产工艺状况,并依此得到实际操作与操作计划产生差异的原因,锁定问题区域。
铁前看板示例
料场/料仓管理
根据原燃料的实时库存、进料、耗用及物流计划时间,实时预测当前库存和区间内某一时间点的预测库存,最终确定所有物料在预测区间内每日的预测进厂量、计划耗用量以及预测库存,达到物料库存实时预测,确保不断料、不呆料、不囤料。
料仓料位监控
配料管理
系统配备炼焦配煤、烧结配料、球团配料、高炉配料模型,可根据各工序原料质量、采购价格、库存等信息,结合工序产品质量要求,计算出成本最优的生产用料配比,有效降低各工序生产成本。
高炉评价
利用数据判断及计算逻辑,将影响高炉的核心要素进行评价,辅助高炉操作决策。对得分较低的指标、项目、体系进行预警预报,方便高炉管理及操作人员溯源影响高炉生产的波动因素,辅助专业人员做出相应判断。
成本管控
实时收集焦化、烧结、球团、高炉原燃料消耗、能源消耗、副产品产出及主产品产出等信息,按照规则匹配分摊共耗消耗(备件、无法采集的能源消耗)、期间费用(含人工、折旧等),实时计算工序成本数据。
【应用案例】
案例名称:甘肃酒钢1#2#焦炉优化升级建设项目
实施内容:该项目以智能焦化生产管控平台打造为目标,结合了智能机器人、智能视频、人员定位等智能装备应用,以工业云平台、大数据中心为依托,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建设了基础平台、智能运营管理、智能配煤、人员定位、智能视频、焦炉地下室机器人、电气室温度监测、指挥决策等基础测控、智能优化、数据治理、智慧应用管理和指挥决策5个层级的智能化管控平台。
建设效果:
(1)智能配煤降低采购成本和优化配煤方案,以每年150万吨焦化产能计算,在稳定焦炭质量的前提下,配煤成本降低5-10元/吨焦,若每年有6个月的煤资源供应充足稳定期,预计可节约成本375-750万元。
(2)巡检机器人和低压电气室温度在线监测节约每班组减少4人,按照4班3运转,合计减少人数16人,按照15万元/人/年,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240万元。
(3)设备管控设备数控化率达到100%,设备综合利用效率提升0.5%;
(4)全员参与率100%;隐患整改率100%;报警处置率100%;巡检到位率达到98%;日常行为正确率达到99%;正确到位应急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