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需求】
源于市场需求与竞争压力、信息化与智能化转型需求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与优化需求。企业生产面临基础管理不统一、工作效率较低、集中管理不贯通、管控抓手不及时等业务问题,具体表现有业务规则不统一、统计分析依赖人工、业务分散不连贯和异常生产信息难以发现等,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企业需要借助全工序、高协同的信息化平台实现。
【产品介绍】
产品简介:
制造管理产品以“集中一贯”管理模式为指导,旨为冶金企业建立纵向集中、横向贯通的制造管理平台。根据企业特点各种资源的状况和生产、质量、设备相关业务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使企业经营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为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集成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给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最终达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产品架构:
制造管理系统架构图
制造管理系统实现“供-产-销”全业务流生产协同,满足作业调度、质量控制、能源平衡和设备监控等面向全工序协同的智能制造平台。
产品效果:
通过面向全工序协同的智能制造平台可以实现如下效果:
Ø 提升流转效率
按“工序服从原则”协调生产工序之间的关系;实现从横向、纵向的全要素智能管控。提升工序流转效率5~10%。
Ø 缩短生产周期
以冶炼列车时刻表为工具监控冶炼过程,冶炼模型提升辅助提升冶炼效率,实现冶炼周期缩短1~3分钟。
Ø 降低工序成本
细化成本收集颗粒,支撑制造成本的收集与管控,及时发现管控漏点进行整改,实现工序成本下降3~6%。
Ø 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数据自动采集、以规则、流程为原则,实现过程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提升工作效率20%以上。
【产品主要功能】
制造管理系统主要包含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核心功能,实现生产制造的全流程管控。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以订单管理为主线,计划管理为关键、物料管理为跟踪,实现订单、计划、物料的大集成,实现生产管理的一体化。
生产管理实现合同管控和计划管控两方面提升。
Ø 合同管控提升
打通合同与生产工序衔接的壁垒,有效跟踪合同进度和掉队情况,及时预警。估算交期投诉率降低5~10%。
Ø 计划管控提升
可提前预排前工序产品,实现前后游工序计划一起编制,解决了实物排程的瓶颈,计划排程效率预计提升20~30%。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以冶金知识库为依托,通过技术规则、材料设计、工艺路线等对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可以拟定炼钢的成分控制指令和轧钢的工序PDI,结合质量判定和材料处置实现质量的一体化管理。
质量管理主体优势体现在扩展性、适应性、配置性。
Ø 质量体系扩展性强
产品规范根据订单参数自动组码,需求描述可随时扩展;冶金规范集约处理,参数规则可随时扩展。
Ø 订单设计适应性强
支持多产线协同设计、协同优化;可实现自动工艺匹配和多产线工艺复用;可实现单个订单效益最大化材料设计;可实现多个订单自动生产订单合并;可实现带出品最小化补轧管理。
Ø 系统配置性强
参数、规则、推理可界面配置;支持棒材、线材、板带、型钢等产线。
【应用案例】
案例名称:首钢顺冷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期项目
实施内容:以工业互联网架构为基础,深入一线分析诊断计算效益,列举数字化用例清单,建设数字化综合管控层的一整套系统、移动应用,通过优化完善9大业务系统及55个数字化用例落地,深度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打造业内灯塔工厂。
建设效果:
(1)精品-质量控制、产品高端:
O5板占比 +9%
现货发生率降 -36%
成材率 +0.26%
(2)精益-生产提交、智慧制造:
OEE +15%
人均产钢量 +11.4%
加工成本 -6%
(3)精善-节能降耗、低碳环保:
吨钢能耗 -2%
(4)精备-敏捷供应、同步协同:
交期时间 -11%
库存 -19.8%
(5)优质服务、互通共赢
订单兑付率 +1.2%
客户质量抱怨 -20%
案例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