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需求】
基于中国政府关于碳排放的政策路线及相关政府性管控文件要求,为应对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对钢铁产品出口市场的影响,积极响应国家节能低碳发展的号召,进一步控制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同时鉴于下游钢铁产品客户对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数据提出碳排放报告需求,实施LCA数字化碳排放管控平台,逐步建立起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机制,进行数字化碳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产品介绍】
产品简介:
LCA碳排放核算平台针对钢铁企业“双碳”目标,及节能低碳发展的需求,依托LCA方法论的系统边界及物料核算规则,构建集组织碳与产品碳为一体的复合式核算架构,进行工厂级、工序颗粒度及产品颗粒度的碳排放量核算,是企业内部碳排核算的计算器;有力支撑组织碳管控、碳足迹管控、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溯源、碳排放分析等业务需求。
产品架构:
LCA数字化碳排放管控平台架构图
产品效果:
通过LAC数字化碳排放管控平台可以实现如下效果:
Ø 核算规范化
按照LCA方法论进行碳排放量核算,根据钢铁行业特点,明确工序等核算范围,共包含100余道工序,涵盖了钢铁企业上下游全部主要工序。
Ø 提升数据质量
平台为企业提供LCA碳相关数据的监测、收集、分析和优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赖性,数据可用性不小于95%。
Ø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数据互通与共享,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数据收集工作量及人工成本约10%。
Ø 缩短核算时间
平台积累了大量主工序、辅工序的碳排放核算模型,能便捷、快速给出工序颗粒度碳排放核算量,实现碳排放量的在线核算。
【产品主要功能】
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有范围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核算管理等,能进行工厂级、工序颗粒度及产品颗粒度的碳排放量核算,是企业内部碳排核算的计算器。
范围管理:
描述核算的系统边界,明确进行LCA分析的应用意图,同时兼顾数据分配程序等。
Ø 可视化直观展示从局部到整体的各范围
图形化各种碳排放核算范围,包括焦化、矿业、球团、烧结、炼铁、炼钢、热轧和冷轧等。
Ø 同核算范围融合的工厂模型
通过四图一表一报告完成工序级工序范围配置和产品级工序范围配置。
数据质量管理:
平台通过科学的数据建模及数据管理,确保LCA数据的来源、处理和分析过程符合规范,确保生命周期评估的结果准确、可靠。
Ø 提高碳排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一的质量管理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偏差,确保不同工序或不同产品的LCA结果具有可比性。
Ø 实时碳排放证据链
按照LCA碳排放报告对数据质量的要求,确保数据的来源、处理和分析过程具有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通过报表的形式展示碳排放证据链。
碳排放核算:
根据碳排放核算的范围和目的进,按照配置的公式和因子,具体计算碳排结果。
Ø 钢铁行业工序级碳排放算法库
通过钢铁生产主流程工序以及公辅工序的碳排放核算在内的算法库,提升钢铁企业碳排放核算效率。
Ø 复合式碳排放量计算器
通过搭建的集组织碳与产品碳为一体的复合式核算架构,进行工厂级、工序颗粒度及产品颗粒度的碳排放量核算,是企业内部碳排核算的计算器。
【应用案例】
案例名称:首钢股份公司LCA碳排放数采平台项目
实施内容:基于工业互联网,开发首钢迁钢LCA碳排放管理平台,充分利用首钢股份公司现有的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完成各生产工序和辅助生产工序的数据采集,并对因子数据库系统化管理,实现LCA口径的碳排放核算、碳足迹核算、碳排放分析、减碳路线碳排放计算和降碳关键技术验证等业务需求,通过对钢厂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统计和分析,了解钢厂的碳排情况,为企业制定减排计划提供依据。
建设效果:
(1)本平台按照LCA所研究范围边界,明确工序研究范围,共包含103道工序。包括上游工序2道、主生产工序42道、辅助生产工序42道、分摊工序15道、下游工序2道。
(2)平台为企业提供LCA碳相关数据的监测、收集、分析和优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赖性,数据可用性不小于95%。
(3)通过数据互通与共享,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数据收集工作量及人工成本约10%。
(4)通过面向钢铁企业碳排放核算管理的多维度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根据核算范围、核算粒度、工序工艺、产品牌号几个维度的分析,同时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准确分析、评估相关技术及项目的降碳效果。
案例效果图: